在线咨询
意见反馈

冰川地下水背景知识

2018-09-18 1:33:23

2 喜欢  |  1934 阅读

冰川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,是雪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而来的。


要形成冰川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固态降水(precipitation),其中包括雪(snow)、雾(fog)、雹(hail)等。没有足够的固态降水作“原料”,就等于根本形不成冰川。在高山上,冰川能够发育,除了要求有一定的海拔(altitude)外,还要求高山不要过于陡峭(steep)。如果山峰过于陡峭,降落的雪就会顺坡而,形不成积雪(firn) ,也就谈不上形成冰川。雪花(snow flake)一落到地上就会发生变化,随着外界条件和时间的变化,雪花会变成完全丧失晶体(crystal)特征的圆球状雪,称之为粒雪,这种雪就是冰川的“原料”。积雪变成粒雪后,随着时间的推移,粒雪的硬度和它们之间的紧密度不断增加,大大小小的粒雪相互挤压,紧密地镶嵌在一起,其间的孔隙不断缩小,以致消失,雪层的亮度和透明度逐渐减弱,一些空气也被封闭在里面,这样就形成了冰川。粒雪化和密实化过程在接近融点(meltingpoint)的温度下,进行很快;在负低温下,进行缓慢。冰川冰最初形成时是乳白色(opalescent)的,经过漫长的岁月,冰川冰变得更加致密(compact)坚硬,里面的气泡也逐渐减少,慢慢地变成晶莹透彻,带有蓝色的水晶一样的老冰川冰(glacier ice)。


地下水是一个庞大的家庭。据估算,全世界的地下水总量多达1.5亿立方公里,几乎占地球总水量的十分之一,比整个大西洋的水量还要多。根据地下埋藏条件的不同,地下水可分为上层滞水(perched)、潜水(potential)和承压水(confined)三大类。


上层滞水:是由于局部的隔水作用,使下渗(infiltration)的大气降水(atmospheric precipitation)停留在浅层的岩石裂缝(superficial crevice)或沉积层(sedimentary formation)中所形成的蓄水体(reservoir)。


潜水: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(aquiclude)上的地下水,通常所见到的地下水多半是潜水。当地下水流出地面时就形成泉(underground spring)。潜水存在于地表(shallow ground)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、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(gravitation)。它主要由降水和地表水入渗补给(replenishment)。


承压水(自流水):是埋藏较深的、赋存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。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。它承受压力,当上覆的隔水层被凿穿时,水能从钻孔上升或喷出。按含水空隙的类型,地下水又被分为孔隙水、裂隙水和岩溶水。这种地下水往往具有较大的水压力,特别是当上下两个隔水层呈倾斜状时,隔层中的水体要承受更大的水压力。当井或钻孔穿过上层顶板时,强大的压力就会使水体喷涌(gush)而出,形成自流水(artesian water)。

文章所属专题

托福阅读

托福阅读

了解托福阅读的考试要求和评分标准,进行基础能力训练与素材积累,以及题型介绍和答题技巧

考试要求,评分标准,训练素材,答题技巧

进入专题

该专题其他内容推荐

阅读|句子插入题这么做才能又快又准

文章

阅读|词汇题“秒选秒对”(ICU急救冲刺800词)

文章
查看更多内容 >